2016-2017全球IT軟件外包行業趨勢分析報告本文將透過橫跨10年的市場規模分析,國外外包領域龍頭的表現,國內12家上市的外包服務企業,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花費三年的市場調查,來深度分析外包產業的現狀與預測未來的趨勢,以及分享在企業服務領域可以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。 全球外包市場初探 根據美國市調機構Statista的報告,2013年全球IT外包市場總額為2880億美元,相當1.8萬億人民幣。預期每年以5.84%的幅度成長,在2019年將達到2.6萬億人民幣。 如此巨大的市場,市場份額排在前列的幾家公司分別為IBM,HP,Fujitsu,CSC,Accenture。而他們幾家只占到整個市場的28%,并不像手機或電腦系統市場那樣,存在明顯企業獨占鰲頭的現象,IT外包的市場則是相對分散的。 硅谷有影響力的投資機構之一,曾投資Facebook,Airbnb, Twitter, Slack等多數獨角獸企業的投資機構Andreessen& Horowitz,在IT外包的領域投了Gigster(快速報價的低價外包服務提供商)1000萬美金A輪。可想而知,在這個領域里還是有很多可以被顛覆和超越的可能性。 國內外包市場份額分析 相較于國外,國內的成長似乎比國外要快一些,國內政府大力推動互聯網+或許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。根據易觀的調查結果顯示,2011到2015的外包市場規模呈現出翻倍的成長結果。根據全球的5.84%漲幅為預測,國內2017之后的成長僅是保守估計。 極牛針對目前已上市的12家IT外包企業進行了分析。其中東軟為市場的龍頭,中軟國際為排第二。但即使是龍頭老大,其市占率僅為1.7%,這表明了國內IT外包市場分散的程度,也告訴同行業者此市場所具備的潛力。 東軟與中軟國際兩家占了前12家上市公司總額的一半(但尚未達到總市場份額的3%)。神州泰岳,恒生電子,浙大網新的老三到老五則占據28%的市場。也就是說,前五名的市占率高達80%。但此圖表所體現出來的數字為營業額比例,一家健全的企業需要的實則是利潤。 下圖所示為各企業總利潤額(凈利)的比例,營業額靠前的東軟所賺取的利潤總額排第四,而第二營業額的中軟國際則掉落到第六名。反觀第五名的浙大網新則成為了利潤總額的佼佼者。這雖然不代表浙大網新的利潤率是較高的,但東軟與中軟國際的“搶市場策略”所帶來的利潤率有多低就不言而喻了。(營業額僅有東軟5分之1的上海海隆軟件,利潤額竟比營業額靠前的東軟還高) 此圖所示為各企業利潤率的比較。營業額靠前的東軟其利潤率低于5%,第二的中軟國際則是低空越過5%的門檻。而表現亮麗的則為上海海隆軟件以及浙大網新,營業額雖呈中等,但利潤則是排名前三。整體市場由老大老二的低利潤牽引,12家上市企業的平均利潤僅僅為5.44%。 除了整體市場規模之外,我們試著針對從事外包的業者數量進行調查。可惜無法從正式渠道取得可靠的信息(工商注冊的營業范圍的確有相關業務,但不代表改企業實際有從事外包業務)。有多年的老兵提及2萬到3萬,也有7萬到8萬的說法,我們就折中以6萬來做為一個假設: 2017年的預期市場規模將近6000億,假設一個項目5萬元,進行如下計算: 6000億元 / 6萬家 = 1千萬元 6000億元 / 5萬元 = 1200萬個案子 1200萬個案子 / 6萬家 = 200個案子 200個案子 / 12個月 = 16.7個案子 這樣看來,一家企業要每個月接16.7個案子才能滿足6000億的市場,而一個案子平均價位是否為5萬元,我們并沒有正確答案。但在推廣渠道的考量之下,“去App”化的趨勢逐漸明顯,越來越多的應用都以網頁(HTML)鏈接微信為主。日后微信小程序的興起,又會加速“去App”的現象。 全球市場下的中國軟件外包 我國的經濟成長策略的三架馬車之一為出口,而在IT外包的行業當中,中國也不缺席。根據中國產業洞察網的調查,中國在2017年的離岸市場當中可以占有將近一千億人民幣(140億美元)的份額。但在全球當中,中國離岸的IT外包競爭力無法與海外龍頭競爭。 印度占有全球較大的IT外包市場。WiPro、HCL、Infosys、TCS都是國際知名的外包企業之一。而光是其中的TCS一家在2015年的營業額(145億美元)就超過中國2017年離岸市場的總和。(照片里的園區為TCS的印度本部) TCS的一部分客戶: 曾經有印度外包企業龍頭在臺上分享時,拿出了一片光碟說“如果貴公司把外包業務交給中國企業做。一周后,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國的街上,用10塊美金購買一張貴公司智慧財產的光碟”。當下大大降低西方人士與中國外包公司打交道的動力… 畢竟,要在企業服務的領域獲得客戶的認可,重要的因素就是“信任”。 軟件外包與企業服務 除了信任之外,企業到底對于外包提供商在意什么?我們透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,花費三年所作的調查,來分析外包的趨勢,要點以及其他相關干貨。 此份調查的回答對象均為10億美金營業額以上的企業。涵蓋了全球各個地區,超過70項以上有關調查。78%的受訪者表現出對于外包業務的認可。 所有企業都必須持續改善的幾個點,不外乎就是加強競爭力。從這一頁的分析可以看出,外包在這個部分已經有相當大的貢獻。 靠前:降低成本(59%) 第二:加強核心業務 (57%) 第三:解決產量問題(47%) 受訪者來自25個不同的行業,包含消費性產品,工業產品,理財金融以及醫療健康等。使用IT外包占整體比例較高(高達72%),而31%表示今后會持續提高使用比例。 95%的受訪者表示會要求RFP(requestfor proposal)。簡單而言就是企業主向外招標發放的文件,要求投標這提供建議書,這比單純的投標要復雜許多(由于受訪者企業的年收入超過10億美金,要求也就多)。此外,89%的受訪者回應,會優先考慮使用既有的外包商,因為已建立了默契與信賴。這反映出了ToB市場的特質:進去難,一旦打入,也不容易被淘汰。不僅僅是大企業,即使是中小企業也相同。 除了客戶對于外包的積極印象,當然也有不滿之處: 1. 外包提供商不夠主動 - 46% 2. 沒有提供足夠的創新 - 33% 3. 外包業務人員調換頻繁 - 29% 21%的企業主也使用 “我可以把你換掉” 的殺手锏,作為與提供商交涉的籌碼。 總體而言,整個外包市場在成長,客戶對于外包的疑慮也逐漸下降。 服務品質不佳的疑慮:從48%降20% 不符合條件的資源來源:從36%降23% 回應速度的疑慮:從34%降24% 我們得出這樣一條結論:信得過(質量)與可省錢(成本)為企業對于外包服務的重要兩大因素。 軟件外包質量與成本的夢想與現實 那么,國內軟件外包的現狀是否有達到這個水平? 我們看下面這樣一圖Y軸為質量,X軸為時間,圓泡的面積大小代表費用。一般人們的認知在于,時間越長,費用越高,得到的產品質量就會越好。研發時間可以透過高額的費用來縮短,品質可以透過時間來提升。 然而夢想總是很美好,現實卻是殘酷的。因為報價不透明,流程不清晰,外包公司缺乏服務精神(因為中小企業的軟件外包重購的幾率低)造就了現實混亂的外包情形,這也是為什么 “我被外包坑慘了” 的怨言持續不斷。 但人因有夢想而美麗。即使頭腦很清楚現有的認知,即使被種種殘酷的現實給包圍,企業主的夢想(期望)還是非常的高。因為產品都是企業主的夢想,創業者的寶貝。 以技術的角度來看,滿足大多終端客戶需求的技術開發不是問題。因此企業的落在如何降低成本并同時兼顧質量。極牛能夠依托技術驅動,減少人工參與,降低溝通環節以及人為因素等所引起的實施誤差,降低成本并兼顧質量。 IT外包服務商的不同模式 IT外包提供商主要分三個模式:技術VC,眾包平臺以及傳統外包公司。三個模式各有利弊,也有各自的市場。 技術VC:不收取費用,或收取一小部分的費用,但透過占據一部分企業股份作為酬勞。對于缺乏資金的創業者而言,是一個可以考量的選擇。因此適用在規模小,或是剛起步,還沒有拿到融資的企業,軟件開發規模較小,并有機會獲得高速成長的項目,否則外包服務商換得的股份無法退出,將會制約此類服務的健康生存 眾包平臺:有如聚集了外包服務的“豬八戒”,平臺上有各式各樣的個人或企業提供外包服務。適用于初創到小規模的企業。優勢在于選擇多,資源多,可以廣泛接觸到不同技術背景的提供商,也方便進行比價。但由于平臺的本質在于“撮合”,所以如果外包品質出問題,基本上雇主只能與外包提供商直接商量,眾包平臺一般不介入。即使有些新創的眾包平臺會介入把控制量,但也難以保證其后產出的品質。眾包平臺適合需求方對技術開發有一定了解,項目規模不大的情況。 外包公司:雇主直接與外包商對接。從前期咨詢,產品梳理,技術實施都由該外包商來負責。對于雇主而言,這類型的外包服務能夠可以保證質量。相比之下此類外包公司人力成本較高,相對適用于具有一定規模(和預算),對軟件開發并不精通的的公司但此類公司數目眾多,有一定鑒別難度。 結語: 信息化浪潮之下,軟件開發的需求已從互聯網行業向傳統行業轉移,今后外包的市場規模只會擴大。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服務提供商,競爭也相當激烈,但這個領域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等待被解決,而“解決問題”就是企業服務的本質。 目前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軟件外包服務都無法做到透明化,這并非是服務商不負責任的問題,而是隔行如隔山,外行人難以了解外包軟件質量的問題。為了解決”透明化不足“的問題,有眾包平臺推出進度確認,代碼管理,甚自動抓bug的功能。但這是為了補足眾包平臺對于“質量管理”難以負責采取的措施,并非以親自服務客戶作為出發點。當然,一分錢一分貨,如果有預算且要求好的服務與質量,外包公司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。 外包產業還有另一個現象則是”治標不治本“。實際上許多的外包需求都沒有太大的技術實施門檻,可終產出卻不盡人意,或是推出后沒有效果呢?這個問題在于創業者本身不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但不排除部分外包企業為了”利益較大化“,而不給予可以幫助創業者降低開發范圍,甚于打消外包念頭的建議。這種短視近利的企業思想無法幫助客戶成功,也因此難以建立企業品牌,換言之就是難得取得“信賴”。 終,大多企業服務都需要長期跟隨著客戶成長,才可以真正稱為“服務客戶”。一家軟件外包企業是否可以在“從0到1”以外,還能夠扶持客戶“從1到100”,甚于更高的境界?大部分的外包服務商都可以做到從0到1,但當企業快速成長所帶來的流量壓力,少有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外包服務商則難以處理妥當。有別于“看得到”的前端設計與交互,客戶往往容易忽略掉看不到卻極度重要的后端架構。這個架構有如一棟大廈的地基與骨架,外表長的再漂亮華麗,強風一吹就倒的大廈萬萬住不得。 |